电厂烟气环保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来源:
本团队研究了硫硝汞等污染物吸收剂及活性添加组分的相内/相间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开发了多效复合添加剂及配套关键设备,研究揭示了有限空间内气液高效混合接触及强化传质-反应过程的规律,以湿法脱硫技术为基础,针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煤质特性,研发新的技术,把脱除硫、硝、汞等污染物的各种净化塔合成一个塔,在高效脱硫的同时,一体化协同控制各种污染物。
研究在脱硫效率、吸收剂品质适应性、煤质和硫份适应性等多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还研发了湿法高效脱硫及硝汞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形成了成套装备系列化产品。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共9项。这个技术我们在‘十一五’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已经使用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通过硫、硝、汞协同控制,我们的脱硫效率现在达到了99.47%,而国外一般是95%以上。现在,这项成果已在含1000MW级的燃煤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累计推广了110多套。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160万吨/年、氮氧化物5.5万吨/年、汞8.9吨/年,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新技术推动了我国大气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支持合作企业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载体,蓝天求是环保、浙大网新机电、蓝天环保设备等环保企业,在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科技成果持有人简介(300字以内):
高翔,男,热能工程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系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筹)主任、大气污染控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应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汞问题政府间谈判专家组成员、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环境保护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5/SC1)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CMIF/TC7/SC3)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力高等教育委员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第八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浙江省第九届青少年英才奖获得者等。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清洁利用,多相复杂反应体系的数值模拟,多相流动试验及数值模拟,能用利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二氧化硫高效控制技术,氮氧化物高效控制技术,电除尘和布袋除尘技术,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细微颗粒物控制技术,节能增效供电电源,S、N、Hg等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技术,污染物减排与高品位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以废治废的污染物高效控制技术,污染物减排过程的低碳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