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外

高校专利走出“象牙塔”化为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7日    来源:

  打开门,走到楼道,打开一扇特殊的小门,把已经分类装袋的垃圾扔下去,就完成了扔垃圾,不用走下楼,也不用四处找垃圾桶。这样便捷的生活方式,未来几年我们也许就能享受到。
  这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东毅发明的“一种住宅楼垃圾收集管道”,已经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近日,该项专利和“一种建筑脚手架连接结构”、“一种双出口下水管”、“一种建筑物墙体结构”、“一种入壁式移门结构”等其它11项实用新型专利,陆续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专利权转让协议。
  统计显示,中国高校90%以上的专利无法实现转化,这也是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的“老大难”。如何破解,各所高校一直也在探索。“长期以来,学校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走出‘象牙塔’。如果专利只是躺着实验室里‘睡大觉’,那根本无法实现其价值。”该校校长胡世明坦言。
  在胡世明看来,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时,先要厘清学校和研究者怎么切割现实利益,“比如专利归谁所有、技术收益怎么分配等,如果这些问题谈不清,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动力,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为此,湖州职院针对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特点和难点,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出击。去年3月,该校出台《专利扶持与奖励暂行办法》,规定了“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后由学校支付两年专利年费”、“专利技术转让或实施许可、专利申请权转让以后,从到账经费中提取60%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政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颁发给专利权人的专利补助,由学校以专利补助形式全额发放给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加大师生专利的奖励力度,除对在学校专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发明人或设计人予以评选、表彰外,明确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授权的,分别等同于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校级技能大赛一等奖。
  政策激励,提高了高校师生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各类专利申请量、获批量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湖州职院师生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2项,其中“自动升降办公桌”、“智能楼道座椅”、“一种家用气瓶容量报警系统”等9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均为学生,专利实施率达18.5%。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