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贺钢管: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超八成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来源:
实现产值3.2亿元,其中销售3亿元,利税2000万元……翻着刚刚出炉的半年度报表,傅宝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今年以来,许多企业库存积压明显,生产节奏也明显放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占地38亩的车间里,上半年能有这样的成绩,应该感到欣慰。”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紧靠车间的一间简陋办公室里,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傅宝兴这样告诉记者。
6年前,明贺钢管从鲁迅的家乡落户到德清经济开发区。但是,从第一根钢管诞生起,全球金融风暴的阴影就在“明贺”头上盘旋。结果,办厂5个月,就亏掉了1500多万元。第二年,继续亏损。“金融危机是外因,关键还是缺少核心竞争产品!”回忆当时失败的情景,傅宝兴一语中的。
当时,华东地区无缝钢管的生产企业,都只能生产壁厚在20毫米以下的钢管。要买20毫米以上规格的无缝钢管,就要去北方天津钢铁或者大冶钢铁。为什么不能突破呢?2010年,“明贺”与浙江大学合作,决定生产壁厚在20毫米以上的无缝钢管。
半年后,一条工艺比北方更先进的生产壁厚在20毫米以上的无缝钢管生产线在“明贺”上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年底一算,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
冲出了低端竞争的重围,“明贺”的产品质量也上了台阶。傅宝兴告诉记者,长三角18家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要算“块头”,“明贺”只能算个“小弟”,但比产品质量,可与上海宝钢、天津天钢等全国顶级企业媲美。
这些年,“明贺”放下浙江省最大的热轧无缝钢管生产企业的身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目前,公司拥有各种专利20多项。去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中厚壁大口径轴承钢管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获得省工业转型升级暨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资金补助。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占企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通过了美国石油协会API认证,在欧美市场有了与老外同台竞争的通行证。如今,壁厚在6至50毫米的各种规格的无缝钢管,“明贺”都能生产。“至少长三角地区需要不同厚度的特种钢管,几乎都得找我们。”傅宝兴自信地说。
创业6年,“明贺”已经坐上我省同行业的老大位置,产品热销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在石油化工、液压支柱、汽车船舶、天然气、合金管等领域都可以见到他们的产品。尽管如此,“明贺”办厂之初定下的两条规矩一直没变。
不以订单大小分亲疏。只要客户有需求,哪怕一次5吨的订单量照做不误,而且保质保量按时交货。对于每天要生产500吨无缝钢管的企业来说,这样的量实在是小,但是“明贺”从来不欺小爱大。这也是在市场行情最低迷,不少厂家订单大减时,企业订单依旧源源不断的原因之一。
带款提货,不准欠钱。企业之间欠货款,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这样的现象在“明贺”行不通。傅宝兴坦言,当时制定这个规矩,也有担心,怕伤感情,影响客户与我们合作。但规矩作出后,大家都很遵守。这里面的原因一是我们交货及时,更关键是产品质量好,不愁没有人要。“明贺”的底气来自过硬的质量。企业原材料只认宝钢进货,而且原材料在变成产品的最后一道工艺中,他们花了150万元设置了红外线探测仪,检查每个钢管内壁是否有马蜂窝等瑕疵,一旦发现,马上作等外品处理。因此,客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多。现在每天都有10多辆大货等在厂区排队取货。
对产品质量的注重,使得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上门洽谈。对此,明贺没有满足,目前,一种高厚度、高强度、高硬度的合金钢(特种钢)管已经逐渐投入生产,相信企业的明天将迎来更多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