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线缆长出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2日 来源:
浙江德清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承担着县域东部经济发展主引擎的重任。在新发展格局之下,经开区立足现有优势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并通过深化“三服务”,于去年10月争取到全省首批“链长制”试点。
经开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集聚了22家行业代表性龙头和重点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其中,通讯线缆行业表现最为突出。一根线缆何以长出“试验田”,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链长制”又能给经开区带来什么?
从默默耕耘到迎风起舞
湖州辰丰线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营网络线缆的外贸企业。临近年末,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工人们忙着赶制新一年的订单。这些产自德清的网络线缆,漂洋过海之后,将会出现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货架上。
“疫情之下我们的销量不减反增,随着线上经济的发展,网线用量越来越大;同时5G数据时代,网线在机房的用量也是成倍增长。”说起发展形势,辰丰线缆总经理沈建丰喜上眉梢。2020年,辰丰线缆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5%左右。
作为老牌的工业集中区,经开区汇聚了粮油食品、新型建材、轻纺服饰等主要行业。通讯线缆行业起步于2000年前后,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均有涉及。定位中端产品的辰丰线缆,得益于差异化发展战略,幸运地赶上市场红利。
风起时,有人筑高墙,有人造风车。在经开区的另一旁,通讯线缆行业龙头企业——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这家起步于1993年的企业,一改默默耕耘的形象,于2020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一直以来,兆龙互连并不满足于单一的数据线缆生产,而是致力于信息传输线缆及连接器件的自主创新,年投入研发经费占收入约4%,先后承担各类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26项,开发省级新产品35项,达到国际先进16项。
兆龙互连副总经理姚云涛表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创新模式需要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目前,企业与杭州很多头部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的高速连接产品。希望县内更多的配套企业可以成熟起来,在长三角范围内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
顺势而为构建产业链
2019年9月,浙江省商务厅在大量调研基础上于全国首创“链长制”。
此时的经开区,正在酝酿一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1月,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区镇合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格局迎来了重构,通讯线缆行业在众多传统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了最具活力的一匹“黑马”。
对经开区来说,推动以通讯线缆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成了一件顺水推舟、顺势而为的事情。通过“链长制”试点的实施,经开区深入开展“三服务”,以扶持龙头企业,精准招商引才,加快园区改造为重点,为产业集群发展“保驾护航”。数据显示,2020年,经开区新引进项目22个,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类项目占比达50%。
浙江至卓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是经开区近两年引进的产业链项目。企业于2020年9月开始试生产,到2020年年底,总产值达2450万,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以后。去年年底,至卓通讯与兆龙互连达成了合作,成为上游供应链企业之一。
“当初之所以落户经开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很高兴在竣工投产的第一年,就收获了合作伙伴。我们现在每个月可以生产3700万个精密光纤适配器,生产能力和规模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至卓通讯总经理郑汉芳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并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确定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迈入“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进一步发挥“链长制”作用,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蔡伟国表示,将继续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招商,进一步提高园区的优势产业集聚度。同时,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最核心引擎,加速经开区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