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厦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厦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邮 编: | |
联系人: | 陈辉煌 | 电 话: | 2181512 |
传 真: | 2181512 | E-mail: | eed@xmu.edu.cn |
网 址: | http://cies.xmu.edu.cn/ | ||
单位简介: |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下属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等三个系和新技术开发研究所、电子信息研究所两个研究所,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 厦门大学工科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学校创立初期,早在1922年7月,学校就设立工学部。1937年学校改归国立,以后相继创办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四个系,并组成工学院。解放前夕,工学院的学生约为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工学院的毕业生遍及海内外,为反侵略和人民解放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初,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不再保留工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对工程技术学科人才的迫切需要,厦门大学于1985年10月成立技术科学学院,1994年改名为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厦门大学工学院的基础上于1999年7月组建的。学院现有教职工143名,教师(包括教学、科研、实验技术人员)116人,其中正教授16名,副教授36名,全院副高以上职称人数为59人,有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系统工程),6个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目前在校的本科生1252人,硕士研究生135人,博士研究生6人,成教脱产生353人。学院与物理系共同承担的"211重点工程"项目"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子项目,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通过"211工程"建设,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基础建设有明显改善,学术研究水平、成果转化能力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均有明显的提高,目前在水声与立体通信、系统仿真与控制、嵌入式芯片设计等学术领域已产生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200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发文,批准在包括厦大在内的35所大学成立示范性软件学院,这对促进信息学科的发展、培养大批的社会急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创造了条件。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